智慧农业专业介绍

   

一、专业名称:智慧农业(Smart Agriculture);

专业代码:090112T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依托集团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农业大学 建设优势,传承集团“大别山道路”精神,立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智慧农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培养具备智慧农业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科学结合,能够在智慧农业及相关农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推广、行政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等工作富有创新精神与开创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员工毕业五年后应达到如下目标(Learning GoalLG

自觉服务国家和社会,具备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在农业实践或技术开发中理解并遵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

有效运用农业知识和技术原则,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智慧农业领域的复杂农业技术问题的能力,胜任智慧农业相关技术研究或农业开发工作,熟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具备独立从事智慧农业及相关领域农业项目的管理与实施能力,能够与国内外同行、专业的客户和公众有效沟通;

不断积累智慧农业及相关农业领域项目组织管理经验,胜任项目负责人或作为团队骨干成员开展农业技术工作;能够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环境技术的发展变化,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毕业要求(

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通过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等环节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使本专业毕业生达到以要求:

农业知识:能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生产、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智慧农业等农业相关问题

1.1 能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智慧农业基础知识用于智慧农业等农业相关问题的表述。

1.2 能针对智慧农场设计、运营的具体对象开展人工智能及信息工程技术应用、作物智慧生产与管理、现代农场经营的工作

1.3 能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对复杂农业相关问题的不同描述和解决方案进行比较与综合。

问题分析:能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生产、工程技术及人工智能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智慧农业等农业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生产、工程技术及人工智能科学的基本原理,正确识别和判断复杂智慧农业等农业相关问题的关键环节。

2.2 能认识到解决复杂智慧农业等农业相关问题有多种手段,会搜集文献资料,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3 能运用信息处理与相关专业知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智慧农业等农业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设计能够设计针对智慧农业等农业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体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掌握智慧农场规划和设计流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关键因素。

3.2 能针对特定需求,完成智慧农场的生产与管理

3.3 能运用专业知识,经营现代农场,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

3.4 能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研究:智慧农业相关领域复杂农业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前期调研、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总结和归纳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智慧农业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对复杂智慧农业问题进行调研和分析。

4.2 能够根据对象特征,结合相应的专业和农业知识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4.3 能够根据实验方案科学、安全地开展实验,并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得到合理有效结论,并反馈到实践中。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智慧农业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工具,完成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掌握智慧农场的开发、生产与管理并理解其局限性。

5.2 能选择与使用恰当的设备和开发工具,针对智慧农场复杂农业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5.3 能针对智慧农场规划与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对象,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智慧农业等农业相关问题

:智慧农业与社会:能够基于智慧农业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智慧农场开发与设计等智慧农业实践过程和复杂智慧农业等农业相关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智慧农业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 能分析和评价智慧农业专业生产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相关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智慧农业等农业相关问题的农业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内涵。

7.2 能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专业农业问题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项目或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职业规范: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具有正确的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中国国情。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智慧农业等实践中自觉遵守。

8.2 理解本专业技术人员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智慧农业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能理解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作用,能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交流,合作共事。

9.2 能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认真听取团队成员意见,综合处理相关建议,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沟通:能够就复杂智慧农业等农业相关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就复杂智慧农业等农业相关问题,通过陈述发言、撰写报告、设计文稿和绘制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质疑,理解与他人交流的差异性。

10.2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智慧农业专业领域相关的外文资料,了解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能就复杂智慧农业等农业相关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智慧农业等相关现代企业管理的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能理解并掌握智慧农业实践活动中涉及的现代企业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 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将企业经营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到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能在智慧农业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12.2 具有根据社会环境和个人角色变化进行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包括对技术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

、课程体系说明

1. 自然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共计48.5学分,占总学分的29.8%

2. 自然科学类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共计56.0学分,占总学分的34.3%

3. 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程共计23学分,占总学分的14.1%

4. 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共计35.5学分,占总学分的21.8%

、主干学科:作物学人工智能生物学植物保护。

、核心课程:作物育种学导论,作物栽培学总论,智慧植保与现代农业,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3S技术与精准农业,数字图像处理,农业物联网技术。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课程设计,智慧农场规划与设计,农业物联网综合实践,大数据分析综合实践,智慧植保综合实践,智慧农业综合性大实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毕业论文。

、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

十、毕业学分要求 最低修读163.0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120.0学分,实验实践不低于43.0学分。

专业建制时间:2021年